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SOHO中国权力暗移:潘时代终结 张欣主内也主外

中国经济网  2013-06-05 10:04

[摘要] 潘石屹与张欣可谓是业界最有名的“夫妻档”,近20年的婚姻里,张欣一直亲自为潘石屹配置出席活动时的着装。参加任志强组织的读书会、出席法国总统邀约的晚宴、晒一下学外语与跑马拉松的幸福生活……潘石屹、张欣看上去轻松、和谐的生活,或对于商人来说,感叹人生、享受生活只是一场竞赛的中场休息。

 

这是一场历经三年的拉锯战

SOHO中国靠散售起家。虽然这种将商业物业出售给小业主、再协助其出租的模式备受争议,但容易吸引投资投机性需求,进而快速回笼资金。张欣则希望SOHO中国成为地产界的苹果公司,这需要公司致力于物业服务以及项目品质的培养和提升。

潘石屹“兄弟班底”是为散售模式打造和服务的。现在的执行董事阎岩是自万通时代就跟随潘石屹打拼的老将。苏鑫和王胜江,这两位先后执掌SOHO中国营销团队的高管,以及负责工程建设的李虹和项目推广的许洋都是在1999年以前就加入到潘石屹麾下的干将。

2002年前,潘石屹独自掌控公司,此后张欣回归,SOHO中国逐渐形成夫妻分工模式。潘石屹在公司主要负责前期寻找合适项目,并依托强大的销售团队成功退出套现,而张欣则负责融资与工程设计和建设。彼时,商业地产供不应求,再加上张欣的时尚包装,SOHO中国费劲心机将物业切割成小块出售,吸引大量中小业主趋之若鹜。

SOHO中国进入迅速发展时期,2004-2006年,SOHO中国在北京CBD核心区的销售收入占比同期该区域物业销售总收入的39%,潘石屹号称CBD核心区的商业地产开发商。

业内对SOHO中国散售模式的诟病虽多,但确实没有人能像潘石屹一样将其做到。褪去新媒体包装出来的形象,潘石屹本质上是一个保守而又趋利的商人:他对土地潜在价值有着极佳的判断力,精于揽财却又异常谨慎。主流房企追求的规模与高周转都不是潘石屹关心的指标,他只在乎高。SOHO中国的账面上低负债率与丰沛现金共存,销售毛利率却又能够一直保持在50%上下。

但高回报又低风险的生意并不会长久。客户在改变,竞争对手在增加,政策在变化,城市在升级……

2007年,在张欣的全力推动下SOHO中国赴港IPO。苏鑫、许洋以及李虹等潘系资深干将顺理成章地入驻董事会和管理层。其中,负责融资的唐正茂是一个非潘石屹嫡系的高管。对任何公司来说,完成上市都是一家公司发展中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但对于SOHO中国来说,丰沛的资金却放大了自身弱点。

潘石屹的散售运作模式决定SOHO中国的“阿喀琉斯之踵”,不是在资金上而是在缺少优质项目上。这也使得SOHO中国的业绩并不稳定,这其中就包括2007年上市之前,SOHO中国不得不匆匆购入北京前门和光华路SOHO II两个项目。

时至如今,北京前门项目都没有培养和发展起来,成为SOHO中国物业持有的失败样本;至于SOHO尚都项目,一度令潘石屹卷入“潘任美”负面消息之中(“房姐”龚爱爱事件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一个弱点被扩大后,其它弱点也就接连被牵出。在上市前的高速成长时代,SOHO中国的营销团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成为公司内部最难管理的部门。这些跟随潘石屹多年、项目价值的最终实践者,对张欣往往表现出一种不合作的态度。这也是潘、张在理念上出现分歧的导火索。

“张欣不想让公司依赖于任何人或团队。”上述高管告诉本刊,“这从根本上导致她与潘石屹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具体到公司的经营上,张欣认为SOHO中国应该进行规模扩张,然后在资本市场实现资产的大幅增值。这与潘石屹不追求规模而追求项目一次性高回报的想法背道而驰。

2009年下半年,副总裁苏鑫的离职打破了以往的平衡,SOHO中国进入长达两年的动荡期。紧接着,楼市调控开始。2010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强酒店类项目销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一政策被商业地产业内解读为散售模式的终结,并最终促使整个行业转向物业持有。

于是公司重组销售团队的步伐加快。SOHO中国出现轮高层人事动荡:李虹、许洋以及后来空降过来的财务总监王少剑纷纷离去。

2010年底,北京CBD核心区对外推出6幅商业用地,业内认为这将是该区域内最后的机会。潘石屹当然不愿错过,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潘使尽浑身解数来参与地块的竞拍,但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坊间传言,因为SOHO中国在项目形象与管理方面的负面形象,北京市已将SOHO中国列入黑名单。

“至少在核心区,它很难再拿到项目了。”上述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而按照潘石屹的一贯拿地三个原则,SOHO中国在CBD以外的地区也难以寻找到理想中的项目。

SOHO中国内部外部全面受阻。半年时间里,公司再无项目可售。转战上海成为必然选择。

“SOHO中国之前的问题,在于潘石屹的减法做得太多了。以至于区域过分集中、业务范围太过窄小、公司权利缺乏制衡。”上述公司前高管告诉《中国企业家》。“SOHO中国的转身太快了。”

全行业的人都在关注SOHO中国的转型。在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看来,SOHO中国的问题在于物业服务能力的缺失。对于一个持有型商业地产公司来说,项目培育、物业服务以及价值增值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显然SOHO中国多年来过分的追求短期利益了,以至于公司缺乏这样的能力。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看来,SOHO中国“夫妻店”式的管理结构,也许会更有效率,但缺乏有力的制衡。一旦公司决策失误,将给公司带来无限风险。

而从SOHO中国现有项目的开发周期来看,在建的外滩SOHO、SOHO复兴广场等从建成到投入使用,也要1-2年的时间。再加上过去两年时间的商业地产热潮,国内商业地产行业已经出现泡沫。在行业前景不明,以及对公司管理层能力等多重怀疑下,SOHO中国未来几年内的业绩并不看好。

所幸的是,无论潘、张的关系如何摇摆,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坚持低风险运营。也因此,SOHO中国的账面上永远都有着丰沛的现金流。

彼时恒大遭遇香橼做空给地产界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宋延庆有一种极端的猜测,若未来商业地产环境因供给过剩而致使租金下跌,潘张或许会选择将SOHO中国私有化。届时,SOHO中国这一次转身或许会只剩下一个永恒的背影。

张亦感觉到市场对SOHO中国转型的怀疑,她努力恢复资本市场对SOHO中国的信心。

去年6月底,SOHO中国宣布将斥资2亿美元进行股份回购。张欣的动作从去年8月开始,Wind统计数字显示,到今年3月SOHO中国已经累计斥资11.6亿港元进行股份回购。

盛富资本黄立冲认为,SOHO中国手中持有大量现金,趁公司股价低于发行价时大量回购股份,会增加公司的股东权益。再加上投资性物业逾百亿的评估增值会大幅拉升公司净利润,这能使SOHO中国向公众呈交上一份华丽的年报。

对于张欣做法,有商业地产人士认为,SOHO中国的做法很可能是因为公司的经营情况或许比想象中的还要差,不得不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操作来掩盖转型期经营惨淡的事实。

4月25日,SOHO中国在上海虹口区以31.9亿拿下古北5-2地块,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滩8-1项目一审判决败诉消息对公司的冲击。但张欣还是又一次启动股份回购计划。自该日起,在接下来的18个交易日,累计斥资3.36亿港元,在股价高位回购4039.4万股股份。

截至5月22日,SOHO中国2亿美元的回购股份计划已近尾声。短期内,这一轮的财技操作足以支撑今年上半年度的财报。

或许,也因为考虑到中国房地产环境的不稳定因素,今年3月《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一篇报道称,张欣家族拟收购纽约曼哈顿通用汽车大厦40%的股权,涉及资金高达34亿美元。

彭博社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称,卖方系高盛基金,代表科威特和卡塔尔主权基金和一家迪拜PE公司。这起股权收购与外滩8-1项目相似之处在于,卖方坚持保留对这一物业的控股权。而拟对外让渡40%的股权,涉及资金高达34亿美元。

更耐人寻味的是,消息人士称此次交易对手方是张欣家族而非潘石屹、张欣夫妇,更非SOHO中国。

即便在SOHO中国以外,张欣的身影也正在不断放大。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本文导航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常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